本报讯(记者 戴周华)新区德资企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上半年,德企销售收入达136亿元(预计数,下同),同比增长15.7%,有力推动了全区经济发展。同时,德企能耗进一步降低,三产服务业项目加快聚集。
今年5月,舍弗勒集团宣布以全新姿态开拓中国卡车市场。舍弗勒大中华区汽车事业部负责人表示,舍弗勒集团在卡车底盘、变速箱和发动机领域都拥有领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可以成为中国重卡和商用车企业的可靠合作伙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高效、节能、环保”等关键词点亮了行业市场前景。作为全球领先的综合性汽车和工业产品供应商,舍弗勒也不失时机地提出“高效驱动,驰骋未来”的发展战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参与中国产业发展。在此背景下,舍弗勒在华业务稳固攀升,新区的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上半年产值增幅达19%。
舍弗勒的发展代表了大多数德企的营运状态。上半年,新区76家规模以上德资企业实现产值12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和15.3%,对新区规模产销增长贡献率约为50%。根据新区有关部门预测,通快、克朗斯预计进入10亿级俱乐部,另有33家企业产销将超亿元。
6月2日,太仓德国中心落户开业,中心在为德资企业提供全面服务的同时,也将为新区带来一批服务业项目。开业时,全球第三大ERP系统供应商、专为企业提供电子管理软件以及与之相关的咨询、培训、维护等服务的proALPHA公司,以及凯第亚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瑞德会计师事务所、凯正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申德海姆律师事务所、沃好商务信息咨询等多家服务业企业已经落户太仓。
此前,德中工商技术咨询服务(太仓)有限公司、克罗斯特业务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之后迅捷信息技术等企业来太发展,加之近期明显逐步增多的服务业企业,推动新区德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与此同时,我市的德国香肠店、酒吧、面包房、餐馆等生活服务性行业也不断发展,为德企引进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也为在太工作的德国人提供了生活便利。目前,新区三产服务业德资企业超过了60家。
凭借先进的管理理念、精湛的技术工艺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上半年,新区德企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规模德企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6万吨标煤,仅占新区规模企业能耗总量的18%。单位产值能耗更是低至0.0217吨标煤/万元,仅为新区的二分之一、全市的6.5%。在经济发展困难重重背景下,德企吸纳劳动力逾1.9万人,逆势增长了5.6%。
“德企注重以科技提升生产效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现节能降耗、低碳发展。”新区工作人员表示,德企示范效应日益显现,为民营企业发展树起标杆,新区正致力于加强中德产业技术合作,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围绕德企产业链协作发展,在与德企开展协作配套和产需对接中,提升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带动区域经济整体转型升级;鼓励民营企业走进德国,寻求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合作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