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人才网 [登录]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您是第 1884441349 位访者(今天第 110117 位访问者)  目前在线 127版本更新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太仓人才网
在太仓找工作就上阳光太仓人才网
本站获“苏州市人力资源服务知名品牌”; 太仓十大网站; 太仓人才网最新招聘信息; 太仓找工作; 太仓人才网手机版
企业:19919 职位:151040 简历:348148 | 实时动态: 今天 03:13:20:求职者[58102*] 应聘了 苏州芯合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 的职位 操作普工[883956] 更多
当前位置: 全站信息>> 太仓人社>> 就业服务>>正文

2018年苏州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工作要点

发布:太仓人才网   发布日期:2018-03-21  阅读次数: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关于就业创业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为指导,以“国发28号文”及市政府158号文有关就业创业工作的各项政策新规、目标任务、指标举措为抓手。深刻领悟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持续把促进就业作为中心最重大的政治责任。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突出高质就业目标,不断丰富和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推进创业富民,优化升级城乡一体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开创苏州市就业创业工作新局面,为苏州勇当“两个标杆”,建设“四个名城”,争当“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先行军排头兵,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工作思路

(一)突出两条主线

一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是指引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各项工作的重要遵循,我们要以十九大报告为指引,紧密结合苏州实际,确保各项就业创业政策落到实处。首先是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努力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增强各类重点人群就业保障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及青年群体、农民工等就业。同时要落实鼓励创业各项政策举措,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失业人员、农民工等各类群体创业。通过更加积极有效的稳就业、保增长、促创业的举措,努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创业富民。

二是开展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年《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7〕28号)是指导我们开展就业创业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市府出台的具体配套实施意见(苏府〔2017〕158号)是我市贯彻落实“国发28号文”的开局之篇。2018年,我们将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为重要主线,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优先、鼓励创业两大战略。坚持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积极营造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持续推进“一张网”建设,增强群众“安全感”、“获得感”,真正让政策红利成为助力苏州民生发展的实利。

(二)实施三大工程

一是实施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工程。党的十九大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此,我们将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残疾人员等群体就业为重点,确保零就业、零转移家庭动态清零,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确保就业形势稳定。坚持以高质就业为导向,试行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职业指导分层次服务体系,积极发挥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作用,提升行业服务水平,精准就业服务,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二是助力对口精准扶贫工程。精准扶贫是国之大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我们作为对口帮扶铜仁、西安的重要力量,将继续把对口帮扶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以资金、岗位、平台等为抓手,积极推动我市与对口扶贫地区开展劳务输出对接,不断深化对口帮扶合作内容,突出建档立卡贫困户与贫困人口,真心实意帮扶脱贫,真抓实干助力发展,全力支持铜仁、西安脱贫攻坚,助力同步小康。

三是打造失业保险保就业工程。失业保险是稳就业、促就业的重要稳定器和“后台”保障,失业保险工作是守住就业底线、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将紧盯《失业保险条例》动向,通过扩面征缴、优化经办流程、加强内控管理,完善失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补贴和参保职工提升技能补贴政策等,全面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促就业、稳岗位”的作用,为全市就业创业工作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三)打造四个平台

一是打造更加多元化务实的党建学习交流平台。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新时期党建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谋划了蓝图。我们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领导一切和党建工作引领业务工作的基本思路。重点突出以党员活动室、中心阅览室、中心官网(www.szjgzx.jsszhrss.gov.cn)、“就业苏州·创业天堂”微信公众号、OA办公系统等为主要阵地,集中搭建一批党员学习交流、互动提升的党建学习和交流平台。在全中心形成时时处处抓党建、时时处处学党史的良好氛围。

二是打造更加规范的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平台。持续推进《江苏省人社基层平台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在各地的对标落实。针对2017年平台建设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有的放矢,确保2018年标准化街道(乡镇)100%、标准化社区(村)95%建成率目标全面达成。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更加规范、便捷、实在的公共就业服务。

三是打造更加科学务实的就业创业信息化平台。融合“互联网+”新要素,整合微信、网络等平台资源和“智慧人社”项目,提供移动终端、就业用工监测、报表信息化等服务,最终实现在现有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对就业创业、失业保险、企业用工等相关数据进行梳理整合,通过与其他横向数据的比对共享,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

四是打造更加精准全面的创业富民增收体系化平台。积极响应“创响江苏”联盟建设,以“三创”工作为一体,以创业大赛品牌化、创业培训市场化工作为两翼,强化各地对“三创”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推进“创e贷”的进一步实施。突出将“三创”工作作为2018年度创业富民、强基固本的工作来抓,围绕“建设工作体系健全、政策精准落地到位、创业培训体系完善、创业服务体系高效、绩效管理规范到位”等方面,构建园区、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联建工作格局。

三、工作目标

(一)全面完成2018年度市政府实事项目

1.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

2.开发公益性岗位8000个。

3.建成省级创业型园区3家、创业型街道(乡镇)18家、创业型社区(村)333家。

(二)全面实现201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

1.社会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3%以内。

(三)力促就业创业工作新局面

1. 2018年标准化街道(乡镇)100%、标准化社区(村)95%建成率目标全面完成。

2.全市支持成功自主创业人数、扶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引领大学生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分别为1.81万人、2000人、2000人、7.24万人。

四、工作举措

(一)围绕稳基础,突出重难点群体保就业

1.新时代牢记新使命,新政策对焦新任务。积极贯彻落实国发28号文件精神。根据市文件精神,出台新的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公益性岗位两项补贴发放的相关配套文件。依据新修改的文件和流程,调整软件需求。

2.继续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高校毕业生各项就业政策,继续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持续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并提供后续系列就业创业服务,指导各地及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根据求职创业补贴工作进度,加强与教育、财政部门联系,引导高校就业部门及时开展补贴申报工作,严格初审质量,为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发放补贴。

3.统筹推进重点群体就业。以建设“就业高质”城市为目标,积极实施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新一轮政策,拓展城乡一体化就业空间。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残疾人为重点群体,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织牢大学生就业的“经线”和农民工就业的“纬线”,保持就业形势稳定。

4.拓宽公益性岗位开发渠道。建立公益性岗位年度申报制度和岗位储备库,了解各岗位在岗、空岗情况。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在岗情况的管理和工作考核,定期或不定期对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进行随机抽查,确保公益性岗位单位的规范管理。

(二)围绕保底线,发挥失业保险作用稳就业

5.加强失业保险基础功能建设。始终把失业保险工作作为守住就业底线、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着力扩面征缴、优化经办流程、加强内控管理,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促就业、稳岗位”的作用。根据省级统一部署,逐步提高失业保险待遇标准,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6.完善失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坚持重心下沉、服务前移,加强对基层经办机构人员的政策指导、业务培训,提升基层经办能力,加快推进失业保险金申领“不见面审批”服务,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不断延伸拓展服务功能,努力将现场服务、网上服务、自助服务、空间服务、信息服务更加紧密融合并相互补充。

7.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继续优化完善经办流程,提高办理效率,强化风险防控,对各类企业申报稳岗补贴的,主动服务到位,对其中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发放到位。延长下调失业保险费率的执行期,切实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的政策宗旨和部门职责。

8.延长下调失业保险费率的执行期,加强推进实施失业保险支持企业参保职工提升技能补贴政策。切实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的政策宗旨和部门职责,同时,加强推进实施失业保险支持企业参保职工提升技能补贴政策,依规受理参保职工申请,有序审核发放补贴,确保资金及时到账。依托金保系统大市平台,加快建立全市技能补贴类数据信息库,实现全市数据共享,避免错发多发。

(三)围绕富百姓,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促就业

8.围绕国发28号文,加强创业扶持新政对接落地工作。创业基础工作首要一项是各项创业政策在全市均衡落实,推进创业政策落实督查工作,努力扫除创业政策和服务的盲区;适时修订完善现有政策操作办法,确保载体运营补贴等新政落地,优化完善金保系统。

9.力量下沉,创业服务深入社区、深入高校,创业精细化服务全面延伸至最后一公里。要以“四分五步三跟踪”为重要内容,推进完善基层创业服务工作,将社区创业服务内容抓实,加强基层工作考核评估手段。加强统计分析工作,努力实现体系内上下统一部门间信息共享,扎实基础,为数据上报、工作研判、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完善和细化日常创业服务工作标准流程,包括创业政策咨询办理、创业专家咨询、创业大讲堂、创业者沙龙、高校指导站工作、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和服务等内容。为创业者提供全面分类、操作性强的精细化创业指导服务。

10.重点推进创业型街道(乡镇)、社区(村)和园区建设。强基固本,一年接着一年干,围绕“建设工作体系健全、政策精准落地到位、创业培训体系完善、创业服务体系高效、绩效管理规范到位”等方面工作重点,对照认定标准,分模块做好创建工作,构建园区、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联建工作格局。

11.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运行更加开放的创新创业平台。在2017年工作基础上,继续深入完善开放的创新创业平台,试点实行对基地及入驻项目、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的动态跟踪管理,实现资源的有效对接。建设运营好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发挥信息系统和网站在创业工作中资源共享,管理提质的目的。在创新创业平台上增加“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模块。进一步发挥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站平台作用,开展走访调研工作,创新在苏高校创业服务内容手段,突出在校生和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重点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12.大力推进创业孵化载体建设。进一步加强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苏州市大学生公共创业实训基地整体建设,统筹规划社会和在苏高校创业孵化载体资源,发挥示范辐射效应,打造“一核多园”集聚式新型创业孵化模式。将市内省级创业孵化载体和在苏高校校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纳入“一核多园”体系,形成“1+N”示范性创业孵化集群,建成一批融工作、网络、社交和资源共享为一体的众创空间。

13.办好创业大赛,通过赛事举办浓厚创业氛围。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在新形势下树立创业促进高质就业、创业促进富民、创业促进经济转型等理念。继续打造“中国苏州”创业大赛品牌,继续探索引入全国知名高校优秀项目参赛,继续发出海外项目邀请,营造高质就业创业氛围。积极参与全国双创日、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等国家级创业活动。

14.制度引领、创新服务,丰富培训课程,实现创业培训质量再提升。以树立全市创业培训一体化管理为标杆,完善包括创业培训项目认定、办班监督、师资队伍、资金保障等各项制度,规范培训内容、流程监管和补贴发放,全面推行实名制管理。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一批高质量的创业培训项目,适应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等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创业培训(实训)课程。继续推行“1+X”、“技能+创业”培训模式,并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实训平台等载体,推广“微课”、“慕课”等“互联网+”课程形式,探索开展开放式在线培训。

15. 关注重点群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创业培训质量。着力抓好大学生、农民、科研人员、城镇失业人员、留学回国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等六大重点创业群体创业培训工作。通过完善创业意愿识别和能力短板诊断机制,对创业者的创业条件、创业风险以及创业基本素质等进行评估,提高创业培训的针对性。从全市教学一线和创业典型中选拔并组建创业培训师资库,定期开展专业培训、集体研修、竞赛表彰等交流活动,切实提高师资素质。以师资为核心,全面提升创业培训质量。

(四)围绕优服务,加强基层平台建设和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16.强化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在2017年贯彻执行《江苏省人社基层平台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基础上,优化基层平台建设标准,确保2018年标准化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平台建成率再上新台阶,达到新目标;继续完善覆盖城乡基层的15分钟标准化基层人社服务网络,满足城乡民众人社服务需求。探索建立“互联网+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实现就业管理和就业服务全程信息化。

17.精细协理员培训计划,尽早展开培训工作。完善分会会员普训和优秀会员能力提升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制度,提高各地协理员积极性、凝聚力和基层平台服务水平。指导各县市、区对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开展多层次、多专题培训,提升协理员业务水平和实操能力。发挥劳动保障协理员分会作用,丰富协理员活动和培训形式。

18.优化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及早谋划,统筹规划2018年全市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安排。督促各县(市)区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建设,指导开展有特色、主题新工作项目。优化市场招聘桌面系统,更换市人力资源市场老化硬件设备,实现软硬件齐发力的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新动能。同时,加强市区范围内各级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信息互联互通,做到虚拟市场与实体市场相结合,实现求职者资源、用人单位和服务手段的拓展延伸,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继续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公共服务职能,举办高校毕业生、技能人才、失业农民、军嫂及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等多样化专项专题招聘活动,更好地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19.推进职业指导工作深入开展。依托就业服务四级网络平台,结合我市职业指导分级服务实证研究成果,在全市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职业指导分类分级服务,继续推动公共职业指导工作平台、教育机构和社会其他部门以及社会志愿人士的职业指导基础资源进行资源联结和优势互补,开展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进高校活动。探索与苏州北极星青年公益成长中心等社会公益组织联合开展职业指导活动。对公共就业机构人员、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等群体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加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

20.提升企业用工服务水平。加强对企业员工离职率、返岗率、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现状的调查研究,指导企业招纳贤才、留住人才。深化技能引才工作,探索校地、校企合作新途径,加强与职业技术院校的联系,深化校企合作在技能型人才引进方面的作用,实现用工信息、人才信息、院校信息对接,更好地服务用工大局。依托劳务基地、春风行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务合作交流,为用人单位搭建引才桥梁。

21.深化入境就业管理服务工作。抓紧制订三种申报方式的操作流程,理顺关系,做好三个衔接:一是老申办方式与新申办方式的衔接;二是内部办理程序调整后的衔接;三是企业与窗口新方式下衔接。保证台港澳人员就业许可工作变而不乱,稳妥推进。实现台港澳人员就业许可“不见面”办理,采取网上、邮寄和代理三种方式申报。探索改革,推进台港澳人员就业许可便利化。同时,开展入境就业政策业务培训活动。分层次开展入境就业政策培训活动,促进入境就业工作的开展。

(五)围绕防风险,加强就业形势研判重分析

22.强化就业市场供求分析把握就业发展态势。对接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新要求,在实现高质就业政策方针下,通过对我市就业市场质量指数研究、企业用工需求调研,对市场供求状况做出合理分析,为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提供数据支撑。

23.完善就业形势分析长效机制。按月、季、年度开展全市的就业形势分析,结合当前经济和就业形势变化,针对新兴业态、智能制造、农民创业等重点课题进行调研。同时进一步做好年度企业用工调查、复工率调查、技能人才调查等专题调查,把握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就业工作运行态势,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24.切实做好失业动态监测工作。逐步更正完善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加强数据“入口”控制,进一步提高苏州市区失业动态监测分析质量。配合做好失业预警系统建设,完善失业预警信息和失业监测信息的衔接,做好日常失业预警信息的监测。

(六)围绕增效能,提升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社会化建设水平

25.推进《江苏省人社基层平台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在各地的实施。针对各地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年底完成标准化街道(乡镇)、社区(村)85%建成率的目标任务,并为2018年标准化街道(乡镇)100%、标准化社区(村)95%建成率目标任务奠定基础。持续关注各地日常就业援助工作的开展,形成日常管理制度,各地每月将就业困难人员援助案例上报,年底汇编成册。

26.提升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融合“互联网+”新要素,在现有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依托苏州市“智慧人社”项目,对就业创业、失业保险、企业用工等相关数据进行梳理整合,通过与其他横向数据的比对共享,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依托中心特色“两网两微信”(中心门户网站、苏州创业网、“就业苏州·创业天堂”微信订阅号、“苏州市创业指导中心”微信服务号),完善信息发布渠道,加强与各大媒体、业务条线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群众对就业创业政策的知晓率。

27.逐步完善各项社会化服务。做好中心搬入便民服务中心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中心搬迁过程中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全市范围内的大业务关系网,构建查档互通机制,严密档案管理和档案流转的动态管理。探索开展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网上办理新模式,方便个人办理代理业务。

28.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依托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苏州创新实践基地的科研实力,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成果机制,科学合理确定购买项目和绩效标准,积极引入专业服务机构、咨询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提升服务效能。

(七)围绕强作风,加强自身建设固基础

29.持之以恒加强作风效能建设。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加强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坚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狠抓中心作风建设和窗口单位行风建设,切实提升群众对全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的满意度。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实现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互促共赢。大力提升干部队伍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强化干部教育管理和业务培训,打造“政治领悟力强、业务执行力强、工作创新力强、群众凝聚力强”的“四强”干部职工队伍,为全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30.全面推行内部控制建设。加强专项资金管理,规范单位内部经济和业务活动,制度先行,强化权力运行制约,针对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明确权责,对就业创业补助资金在受理、审核、复核、公示、审批、拨付等重要环节,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强化监督抽查机制,坚持定期抽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实地抽查与电话抽查相结合,确保资金安全。

 


以上信息或来自于互联网,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管理人员! 阳光客服 1987127758
  • 上一篇:2018太仓春季大型招聘会[124] -...
  • 下一篇:[无]

  • 太仓人才网公众号

    太仓人才网客服MM

    太仓人才网 太仓人才网WAP 苏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知名品牌 关于我们 网页制作/数据库:阳光技术小组 QQ阳光客服 版权所有:太仓市瑞福尔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ICP许可证:苏B2-20190061;苏ICP备10224897号-1;软著登字第0395877号; 营业执照;人力资源

    本页更新时间:2024-04-26 03:1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