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人才网 [登录]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您是第 1888002270 位访者(今天第 300869 位访问者)  目前在线 436版本更新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太仓人才网
在太仓找工作就上阳光太仓人才网
本站获“苏州市人力资源服务知名品牌”; 太仓十大网站; 太仓人才网最新招聘信息; 太仓找工作; 太仓人才网手机版
企业:19927 职位:151192 简历:348295 | 实时动态: 今天 08:41:13:求职者[29765*] 应聘了 苏州祝伟电器有限公司 的职位 资深焊工[1011815] 更多
当前位置: 全站信息>> 太仓人社>> 人社工作>>正文

人社部门在创新格局中发挥引领性作用路径研究——以太仓市人社局为例

发布:太仓人才网   发布日期:2018-02-19  阅读次数:  

太仓市人社学会课题组

一、引言

太仓市在全省和苏州创新格局中发挥引领性作用,即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变革并示范性发展。人社部门要在这宏大工程中有所作为,就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助推太仓经济社会示范性发展,并在全省人社系统发挥业务创新引领性作用。

县级人社部门作为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能部门,处于国家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交叉点。要优质履行部门职能,须积极发挥“三个作用”:一是社会调节器作用。协力调整城乡结构、收入结构、就业结构、分配结构,促使社会结构演变并与太仓发展相适应;二是经济助推器作用。全力推进充分优质就业,引育高素质人才,拓宽人力资源渠道,整体提升人力资源品质,有效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三是社会稳定器作用。按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要求,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效提高各类群体社会保障的获得感。

太仓在全省和苏州创新格局中发挥引领性作用是难度系数很高的宏大目标,人社部门要积极担责履职,就要认清具体任务和职责,以超前思维的穿透力对本系统工作进行再思考,再定位。在此基础上,积极提升人社队伍能力素质,示范性地完成各项任务,进而在全省人社系统的实务性创新方面起到引领性作用。

二、创新发展现状简析

人社部门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经济,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在规范完成各项工作基础上,重点抓实了以下工作:

(一)人力资源工作

1.引育人才。抓实全市人才工作的前道工序,努力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能量和活力。围绕“522”工程和“娄东英才”品牌,建立了人才工作数据信息化“三库一线”平台;认真落实人才公寓、“娄东英才证”、医保倾斜、高层次人才以及“985”和“211”高校毕业生的生活待遇;实施“走出去”战略,多形式拓宽招才引智渠道;依托以岗位为核心、学校为主体、企业为依托的“双元制”培养模式,拓宽公共培训路径。目前,全市人才总量15.81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数9720人,每万人高层次人才数136人。

2.就业创业。印发太政规〔2011〕14号、太政发〔2013〕95号文件,多维度促进就业创业,对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实施优惠扶持,进一步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空间。全市累计支出创业引导资金1500 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958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907.74万;印发太政发〔2016〕12号《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对稳定就业岗位的企业,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稳定岗位补贴;强化大学生就业工作,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8.6%;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形成1个中心市场和11家分市场的市场群;全市成功创建苏州市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8个、省级9个,充分就业行政村达标率为100%。目前,全市就业参保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

(二)社会保障工作

1.概况。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社会保障各项政策,基本形成了社会保障“太仓模式”。至2017年6月,全市基本养老保险覆盖51.35万人,医疗保险覆盖59.4万人,失业保险27.38万人,工伤保险27.4万人,生育保险27.4万人。目前,全市企业职工人均养老金2106元,居民养老保险月平均待遇水平为574元(含补充养老保险),土地换保障人员月平均养老金1431元。

2.养老保险政策体系。出台太政办〔2011〕23号《关于对社会特殊群体实施社会保障政策扶持的意见》,对本市户籍中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的重残人员、低保对象和低保边缘对象中的残疾人、低保边缘对象等群体实施50%的参保补贴,享受扶持政策的11285人;2012年1月实施《太仓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制度全面并轨,对低保、重残等特困家庭人员实行缴费扶持,全市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9%;出台太政规〔2015〕4号《市政府印发<太仓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的通知》。对土地补偿费进行规范处置,规范资金管理。目前,全市已办理8786人。现全市被征地农民14.6万人,纳入城保范畴13.8万人。

3.医疗保险制度体系。2008年开始建立全民医保体系,在苏州市率先实施向基层、向老人、向特殊疾病、向特殊人群的“四个倾斜”,被苏州市予以推广。2011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大病住院医疗保险,为国家医保新政的出台提供了先行案例。2015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大病门诊医疗保险。目前,大病医保覆盖全市基本医保和居民医保两大类共59.4万参保人员。享受大病保险补偿的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和学生等三类人员实际结报率普遍提高了12个百分点,城镇职工实际结报比例提高了6.1个百分点。医疗费用超过15万元的实际报销比例普遍达到80%以上。

(三)协调劳动关系工作

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纳入全市发展大局统筹推进,尽力增加和谐因素,使我市劳动关系领域总体呈现稳定态势。

1.抓实企业诚信等级评比。把企业诚信等级分为1A到5A五个级别,实行“诚信企业”日常劳动监察予以免检,增强企业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向社会公示评定结果,引导企业倍加珍惜创建成果。至2016年,全市共培育诚信A级企业1385家。

2.建立基层调解示范机制。2016年,进一步规范了镇、村(社区)调解中心、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组织标识、名称、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行为规范等。目前,全市6镇3区、155个村(社区)均建立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百人以上企业建立调解组织1533家,组建率达99%。

3.建立工伤预防联动机制。人社、住建、工会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形成建筑项目情况网格化、动态实名制管理。对全市重工、电镀、塑料、印刷等工伤高发企业进行联动巡查,侧重其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和重点设施。每年分片区对全市六镇三区的企业安全员、人事干部进行安全生产和工伤保险预防的专业培训。近年来工伤保险行政诉讼案件保持在案件总数1%以内,未发生过重大恶性案件。

三、创新发展不足简析

全市人社事业处于大有作为的发展机遇期,也面临着诸多发展挑战,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协调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一)高品质人力资源拓展问题。目前,全市人才总量、高层次人才占比与周边县市仍有差距,特别是人才结构不够合理,技能人才占比偏低。原因有三:一是人社部门主动服务有差距。在根据新形势要求主动服务、创新服务方面做得不够,在与相关部门配合上做得不够,在引导企业培育、储存人才发挥主体作用方面也存在不足;二是企业存储人才能力不足。企业内在动力不足,培育人才的载体建设滞后,引进和存储人才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三是载体建设相对滞后。尽管我市大学科技园、创业园等八个载体积极运作,但发挥的作用参差不齐,发展空间受限,导致引进人才项目受限,与我市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不相匹配。

(二)社保基金良性运转问题。根据国家《预算法》,基金预算编制要求:一是全口径预算。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二是强化约束性。各级政府的支出都必须以已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没有依据不得支出,强化预算的硬约束,防止原先财政支出的随意性和开口子。省厅要求,上报预算方案不允许出现当期赤字。但我市客观上存在着当期赤字问题,扩覆、提高缴费基数涉及企业,另一方面基金出险必须由财政当期支持,方方面面均面临较大压力。

(三)特殊群体保障问题。我市从政策层面已经实现了社会保险全覆盖,但现实中仍有部分人缺失保障。一是部分企业劳动者。部分企业的外来劳工人员未能参保。民营类小微企业、服务行业、流动性大的建筑行业的职工,由于“单位”从利益保护角度出发,并不热心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未给劳动者参保;二是城镇弱势群体。包括经营档次低的个体工商户,低收入的城镇居民、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大病、重病和特殊病患者、残疾人员,这些人群参保率相对很低。部分人员参加了医疗保险,因为下岗失业,没有了经济收入,自行中断了缴费,重新缺失了社会医疗保障。

(四)劳动关系协调问题。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劳动力供求结构及其群体结构发生变化,权益诉求及其表达方式也随之变化,尤其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变化,使得一些劳动关系争议案件可能通过新媒体和新技术短时间内扩散发酵。从我市来看,纺织、化纤、服装、加弹等行业出现关停现象,一些隐藏的矛盾遇到着火点就可能爆发。我市的投诉、疑难信访案件都有一定程度上升,其中社保基数、医保待遇、工龄补贴等案件同比增幅较大,特别是企业不足额缴纳社保是全国性的问题,处理难度很大。对于劳动关系运行协调的新压力和新难度,我们要予以警觉。

四、创新发展重点发展方向及实务目标

按照发挥引领性作用的要求,全面落实共享发展,在完成人社各项工作任务基础上,突出以下四项实务目标。

拓展高品质人力资源。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加快建设人才强市。到2020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超20万人,新增各类高技能人才1.6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3%以上,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达到720名以上。未来三年期间,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太仓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大病保险制度持续完善,各类社会保障待遇标准稳步提高,基金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巩固在99%以上。到2020年,居民医疗保险人均政府补助超1000元,职工医保住院费用政策报销比例保持90%,居民医保住院费用政策报销比例稳定在75%以上,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工作体制,健全并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矛盾调处机制。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进一步提升,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到2020年,实现小微企业免费人事代理1200家,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9%以上,每年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结案率保持96.5%以上。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创新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人社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全面建立,标准体系基本健全,广大群众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显著提高。“金保工程”继续推进,“15分钟人社公共服务圈”建设水平有效提升,规范统一、便捷高效、覆盖城乡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养老人员社会化服务管理率保持100%,《社会保障卡》普及率100%。

五、基本思路和主要实施路径

    (一)基本思路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这一中心,大力实施充分高质就业、公平可持续社会保障、人才和人力资源强市三项工程,切实推进公务员队伍管理、人事制度改革、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人社公共服务四项重点工作。以在太仓市发挥引领性作用的实践中积极担责履职为支撑,努力完成人社部门各项改革发展任务,推动全市人社事业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实施路径

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不断提升服务质效,统筹推进全系统综合性基础性工作,突出抓实以下五项工作:

1.突出高品质人力资源。全面贯彻落实太委发〔2017〕30号《关于推动创新转型强化人才支撑的若干政策意见》,进一步推进高品质人力资源工作。一是人才孵化平台。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政府和企业合力打造孵化平台,培养和引进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需要的人才。根据太仓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需要,大力引育信息服务、金融及融资担保、科技与咨询服务、节能服务等高端人才;二是需求对接平台。对照我市产业结构特征和发展战略,抓实“沪上高校、院所—太仓日”系列活动。以欧美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为主,抓实校园引才活动,重点开展东北线和西北线院校引才招聘。以技能型岗位为主,推进省内及周边省份技术性院校的人才引进工作;三是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全市人力资源市场群的主渠道作用,充分运用网站、移动应用、自助终端、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打造线上线下一体的服务体系。通过“全口径人力资源分析系统”,提高覆盖面和权威性,提高市场供求匹配能力,进而有效拓展人力资源并提升职业技能品质。

2.突出新技能公共培训。根据新兴业态的发展趋势,加强应用型劳动技能的公共培训,有效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一是侧重涉农职业技能培养。把新兴业态人才培训纳入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农业技能培训等项目,予以重点支持。结合实施“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行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二是侧重高技能人才培训。通过政策调整,引导培训机构、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或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企业在相应职业(工种)生产一线岗位工作的人员,通过培训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以及高级技师参加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等方面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或创新能力培训,取得相应培训合格证书的,严格按照规定落实培训机构、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训补贴。

3.突出本土型创业品牌。按照“坚持市场主导、包容创业创新”基本原则,加强对创业者的培养与指导。一是发挥政策机制保障作用。积极实施《太仓市创业担保贷款实施细则》等文件,通过“创业指导培训”、“创业跟踪服务”、“创业直通车工程”等活动载体,落实服务保障;二是发挥创业基地促进作用。充分挖掘我市现有创业载体,深入实地调研载体发展情况,并适时向各载体宣传创业孵化基地政策,鼓励成熟载体申报孵化基地;对目前条件尚不成熟,但具有发展愿景的载体加强建设指导,列入后备建设名单;三是发挥创业成功者示范作用。对于正在创建省级创业型乡镇、社区(村)的沙溪镇以及半径村等,要进行正面引导宣传。在新闻媒体对8名太仓市级和3名苏州市级“创业之星”进行典型宣传。

4.突出可持续社保体系。按照“建设民生幸福首善区”的定位,以更宽广的视角和更理性的眼光来分析政策的碎片化、前后矛盾和相互掐架问题,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一是明确扶持群体。重点关注低收入群体,逐步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二是研究养老待遇调整。对我市原“小统筹”、老居民、政策性户口农转非、被征地农民、退养等退休以及享受基础养老金的人员的待遇水平进行分析,适时向上级提出政策建议;三是调整医保扶持机制。研究并调整医疗待遇水平的平衡机制,做好倾斜扶持群体之间、项目之间的制度衔接。对低保、重残、优抚对象等群体进行医保救助的标准调整。

5.突出区域性和谐环境。着眼于太仓区域社会综合治理,强化人社担当,提升服务质效。一是抓实互动交流。主动与接受服务的单位和群众进行互动,尊重各类群众的利益诉求,通过“倾听、辨析、交流”机制,实施以诚相见的坦诚交流,有效地提高人社服务的准确性和社会满意度;二是抓实双向服务。把服务企业和维护职工权益结合起来:围绕企业发展下功夫,向企业提供预防矛盾激化的系列服务,帮助企业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实现保就业、保稳定。围绕职工权益下功夫。引导劳动者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实现体面就业;三是抓实诉求疏导。对群众的不合理的诉求,要冷静处理,对照政策条款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和情绪疏导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和认同。依法实施信访终结,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通过教育引导、法律告知引导群众退出信访渠道,选择法律途径依法维权,实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与维护法律权威的有机统一。

 


以上信息或来自于互联网,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管理人员! 阳光客服 1987127758

太仓人才网公众号

太仓人才网客服MM

太仓人才网 太仓人才网WAP 苏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知名品牌 关于我们 网页制作/数据库:阳光技术小组 QQ阳光客服 版权所有:太仓市瑞福尔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ICP许可证:苏B2-20190061;苏ICP备10224897号-1;软著登字第0395877号; 营业执照;人力资源

本页更新时间:2024-04-29 08:4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