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
□本报记者 刘少树
在国际市场需求疲弱、外贸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1月份,我市外贸迎来开门红,进出口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为今年的外贸整体回稳向好打下了坚实基础。据太仓海关统计,今年1月,我市外贸进出口68.8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1.6%,其中出口37.5亿元,增长19.4%,进口31.3亿元,增长24.2%。我市外贸增幅处于苏州第二位,明显高于江苏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一般贸易大幅增长
加工贸易依旧低迷
1月,我市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44.8亿元,增长28%,占全市外贸总值的65%。同期,我市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2.7亿元,增长2.1倍;我市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境仓储或转口货物1.8亿元,增长38.7%。一般贸易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均明显增长,1月,我市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49.6亿元,增长26%,占全市外贸总值的72.1%;私营企业进出口16.4亿元,增长17.1%,占全市外贸总值的23.9%。另外,加工贸易利润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被挤压殆尽,因此不少企业转做一般贸易,这为一般贸易增添了新的动力。
1月,我市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19.2亿元,下降0.6%。记者了解到,我市加工贸易以贴牌生产为主,加工环节主要集中在最终产品的组装和简单零部件的配套生产,一直游走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底端,利润微薄。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受到了冲击。另外,加工贸易准入门槛偏低,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多数都是中小型企业,经营分散,抗风险能力较弱。太仓海关相关人士分析认为,我市加工贸易的产业和产品结构要实现升级, 就要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包括向现在加工贸易加工环节的上下游发展,上游即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制造、自主研发,下游就是服务、营销等。
企业巩固传统市场
不断开拓新兴市场
我市主要出口市场全面复苏,新兴市场开拓也见成效。1月份,我市对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出口强劲,约占70%。出口亚洲地区16.8亿元,出口欧盟9亿元,出口美国7.5亿元。与此同时,我市在开拓新兴市场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在新兴市场中,出口非洲同比狂涨1.7倍,出口大洋洲也有97%的同比增幅,唯有对南美洲出口有所下降。
全市传统出口产品中,以集装箱、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原料及制品等为主。另外,机电产品出口成为我市外贸出口的主力,1月份出口23.4亿元,增长16.6%,占全市出口总值的62.2%。与此同时,我市进口也水涨船高,亚洲、欧美主要货源地进口明显增长,主要进口商品包括矿物油气(含成品油)、鞋靴、集成电路等。
当月,我市进出口总值排名前20位的企业中,仅有2家企业进出口明显下降,其他企业进出口均为增长态势,更有5家企业进出口成倍增长。这说明我市一批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从供给侧发力,坚持创新驱动,着力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产品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