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瑜/文 姚建平/图
转眼又到年关。而2017年鸡年的春节,来得比往年更早一些。
来自云南的小张今年34岁,这是他来太仓做建筑工的第4年,他早早关注春运信息,已经开始预订返乡车票。和他的同伴们一样,心中只有一个朴实的愿望带着一年的辛苦钱回家团圆,但他也明白,每到春节前,都是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高发期,今年的辛苦钱能顺利到手吗?
为了让农民工回家的路更平坦顺遂,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今年也早早进入年底“备战”状态,专门为农民工群体建立了快速审查制度、开通绿色通道、先行受理、异地协作办案等一系列农民工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机制。
典型案情
未定合同,拖欠工资,欠缴社保
徐某等13人来到法律援助中心时,是一筹莫展的。当初进入太仓一家食品公司,未订立合同,5月起就遭公司拖欠工资,多次交涉无果,还曾向劳动部门反映,也未得到解决。13个人束手无策:企业强硬,又没有合同,难道这大半年的辛苦钱就打水漂?
援助中心经审查决定为徐某等13人提供法律援助。虽未订立合同,并非意味着付出的“劳动”就白费。经过承办律师耐心调查、取证,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申请劳动仲裁。随后,指派律师庭前与公司委派的律师多次沟通,要求公司尽快解决工人工资问题,但公司提出工资可以支付,不同意支付经济补偿金和二倍工资差额,通过指派律师的努力,在征得受援人意见后,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公司同意支付职工拖欠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共计十多万元。结案后不久,当事人所在企业便支付了所有款项。
还有一家企业,不仅拖欠工资,还欠缴社保,但王某等38位员工每天仍旧按时打卡上班,随后发现公司负责人无法联系,最终38位员工找到法援中心。法律人士表示,依照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职工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时间拖得越久,就可能出现负责人出逃等情况导致损失难以追回。这样的情况,又该如何防范?
法援出击
机制保障,为农民工撑起正义蓝天
“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发现不少案件的当事人被拖欠几个月甚至近一年的工资,最终往往企业倒闭、老板跑路,给维权带来困难。”法援中心主任朱强提醒,如果发现拖欠工资等侵权行为,务工者应尽快洞察并采取措施,可先到劳动部门投诉举报,如果调解不成可以到法援中心走法律程序。
为了降低讨薪案件发生率,防患于未然,今年下半年,法援中心确立了流动人口“六大机制”服务模式。其中重点建立了隐患排查机制,对拖欠工人工资的中小型企业重点排查。同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排查出的涉及民间借贷的重点企业,联合工会、劳动部门实行重点监控。
记者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看到,中心开设“农民工维权门诊”窗口,为前来申请法律援助的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案件受理审查等专项服务。对符合法律援助范围和条件的案件,实行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指派律师办理;对农民工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人身损害赔偿法律援助的,免予审查经济状况,直接提供法律援助;对涉及人数较多、有可能造成群体性事件的案件,实行先受理后补办申请手续,防止矛盾激化。
同时,积极打造“法律援助半小时服务圈”。推进村联系点便民化建设,通过在各村居委建立健全法律援助联系点,以推动优质法律服务资源下沉为抓手,整合村(社区)调委会主任、专职调解员、驻村律师、大学生村官法律服务志愿者、政法系统法律服务志愿者资源组成一线服务力量,为农民工低成本维权,高效率讨薪。
据悉,“12.4”宪法日系列活动以来,中心工作人员在广场、企业、集宿区等农民工聚集场所发放法律援助联系卡,加大对法律援助农民工讨薪工作的宣传力度,未来一段时间,还将在车站、工厂聚集区等地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引导农民工合理合法地维护自身权益。
律师支招
理性维权,保留证据
“前面描述的徐某等13人的情况在年末可能并不鲜见”,法援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欠薪案件中当事人大多数都存在未订合同、多次交涉无果、缺乏相应的法律常识等问题,心情焦急却又不知道怎么办。那么,真“摊上”事儿了,务工者该如何取证、维权?
周瑞昌律师事务所律师吴雪瑞提醒,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最重要的是保留好证据。在法律上,书证(签署过的书面承诺、协议、文件等)可作为证据,证人证言、录音资料亦可以作为证据。必要情况下,工作服、工作牌、考勤卡等实际工作过程中发放的物件都可以作为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或者劳务关系的凭证。吴雪瑞介绍,在以往办案经验中,不少务工者不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连工资条等可以证明雇佣关系的证据也没有,那么就要注意保留工作服、工作牌等,大多数企业都会设立考勤表以及计件考核表格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
专业意见
源头入手,签定正规用工合同
不难看出,很多讨薪案件都是事发后,当事人才想起维权。那么,是否可以从源头着手,入职前就有意识地签定正规的用工协议,避免被用工者钻空子,陷入拖欠薪水、“打白条”等陷阱?
吴雪瑞建议,劳动者应当与正规的、具有一定资质的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或者同类型的商业保险,以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在维权过程中,劳动合同是最有力的证据。签订劳动合同不是走形式,务工者应该注意约定好一些重要条款。吴雪瑞介绍,签订劳动合同应当明确合同期限、工作岗位、劳动保护条件、工作地点等重要条款。值得提醒的是,劳动合同到期后,在同等条件下,除非员工明确不愿意签署,否则企业方解除合同应当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