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荣
日前,我市与德国多德蒙德应用技术大学、AHK上海代表处以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就创建应用技术大学进行签约。这意味着我市“双元制”教育涵盖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阶段,在培养更高层次技术人才方面实现新突破。
本报11月2日报道
发展职业教育是世界潮流所向,在欧美发达国家,重视和扶持职业教育,已成为其人才战略、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
太仓是德企之乡。多年来,我市的“双元制”教育突破了“产学”一体,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独特模式,政府积极助推职教,成功实现了“双元制”教育向职后教育的延伸。
当今社会,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产品与产业的高端化必须以人才的高端化为前提,不仅需要有一支精诚合作,深谙企业经营之道的专业化和国际化的管理团队,更需要拥有相当数量高素质、高技能的蓝领技术工人队伍。如今,德企在太仓开展本地化研发渐成常态,有的开始试水“工业4.0”智能工厂模式,对技术人才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德资企业在太仓投资兴业之初和发展运行过程中最为关注的,除了服务环境外,就是人才和员工的技能素质问题。因此,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培育出符合产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更高层次人才就显得尤其重要。
我市推进“双元制”应用型本科大学等项目,基本建立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层次教育实现有序衔接,并形成了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与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相生相伴、互惠共赢格局。贴合“工业4.0”模式,是在技术人才培养和培训模式上的创新,是进一步提升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能力的重要措施。该举措对完善我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而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将大有裨益。这种“门对门”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教育资源优化利用,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产业升级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双元制教育”已经为我市培养出了数千名“技术蓝领”,解决了不少企业技术人才紧缺的难题,较好地满足了德资企业对专业技术工人的需求。我们相信,这种教育模式在新的时期必将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层次技术人才,为太仓的德资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加油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