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制”教育涵盖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阶段
□本报记者 戴周华
10月16日至26日,德国斯坦伯格学校访问团在太仓中等专业学校进行友好交流,斯坦伯格学校开展的“工业4.0”模式下的职业教育改革工作,引起太仓中专的极大兴趣,“我们希望参与到斯坦伯格学校的教学改革中去,推进太仓中专的学科建设。”太仓中专校长周新源表示。
就在德国斯坦格学校访太的同时,市政府与德国多德蒙德应用技术大学、AHK上海代表处以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就创建应用技术大学进行签约,着力在培养更高层次技术人才方面实现新突破。
转型升级是当下发展的主旋律,在这一过程中,培育符合产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人才显得尤其重要。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德国“双元制”教育本地化实践,如今又开启领跑“新风口”的征程。
从2001年成立太仓德资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开始,我市开展了15年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提升了区域制造水平。目前,太仓已建有健雄学院中德培训中心、舍弗勒(中国)培训中心、太仓欧美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乐客精工专业工人培训中心、海瑞恩(太仓)培训中心等一系列“双元制”教育培训机构,为太仓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批技能过硬的蓝领工人及技师人员。健雄学院副院长张学军认为,太仓第1个100家德企聚集用时15年,第2个100家仅用时5年,这与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有着莫大关联。
德企在太仓开展本地化研发渐成常态,有的开始试水“工业4.0”智能工厂模式,对技术人才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德资企业在太仓投资兴业之初和发展运行过程中最为关注的,除了服务环境外,就是人才和员工的技能素质问题。深化“双元制”教育,已成为我市着力探索实践的方向。
斯坦伯格学校获得德国巴符州的委托,牵头开展“工业4.0”模式下的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工业4.0实施后,很大程度上减轻人的体力劳动,但操作者的知识能力要求会相应提高。”斯坦伯格学校校长JurgenBecker说,学生不仅要在各自专业领域再向前迈进一步,还需了解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因为生产环节将从“相对独立”走向“紧密联系”。“我们对各项课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形式上采取‘小团队’模式,让教育更好地贴合‘工业4.0’要求。”JurgenBecker告诉周新源。
作为国际友好学校,在过去5年里,斯坦伯格学校与太仓中专每年都要开展互访交流、互派师生等活动,文化渐融、理念趋同。此次两校初步达成意向,太仓中专将纳入斯坦伯格学校试点的合作伙伴之中,共同进行相关探索与实践。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市积极谋划更高层次的“双元制”教育。健雄学院与舍弗勒(中国)公司、同济大学合作,引进德国“双元制”应用本科“TwoInOne”教育模式(即“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二合一模式),开启舍弗勒“双元制”应用本科项目。健雄联合研究院,在研究生层次的培养上,也进行了“双元制”探索。
推进“双元制”应用型本科大学等项目,是进一步提升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能力的重要措施,对完善我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而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将大有裨益。
目前,“双元制”教育已经涵盖了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阶段,我市基本建立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层次教育实现有序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