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客人参观健雄学院中德培训中心。
2016德国商协会和企业太仓行暨中德(太仓)中小企业交流会侧记
□本报记者 戴周华 文/图
两天的太仓之行,让德中科技与经济发展联合会主席、德国黑森州国际联络部前部长米歇尔博喜文惊喜不已。10月24日晚,他在完成了对太仓一天的考察访问后,伏案两小时,写出了一篇有关太仓基本情况以及对德合作成果的报告。“现在是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我将这篇报告发表在德国一家网站上,太仓应该让更多的德国人了解。”博喜文说。
10月24日、25日,2016德国商协会和企业太仓行暨中德(太仓)中小企业交流会召开,太仓在获得各方面肯定的同时,也结识了更多合作“挚友”,尤其是德中科技与经济发展联合会,与太仓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为太仓打造中德合作标杆典范城市平添了更多底气。
■对德合作,太仓“朋友圈”再扩容
此次交流会上,市政府与德中科技与经济发展联合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联合会将在太仓开展对德经贸交流合作、引进和培训科研技术人才、提升太仓知名度等方面给予配合与支持,太仓将为德国企业对太投资交流提供本地产业信息,积极推动本地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赴德开展投资与合作等事宜。
在我市20多年的对德合作历程中,“朋友圈”越来越大,其中不仅有国家相关部门机构,也包括了一批德资企业德国总部、德国中心、德国工商大会等德方机构。
德中科技与经济发展联合会是由中德两国科技与经济界人士在德发起成立,致力于推动中德两国科技与资本、市场对接合作的非盈利性协会。协会拥有诸多企业会员,行业涉及机械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商贸流通等,总部位于德国科技名城达姆施塔特。积极推动德国创新型科技企业的孵化和培育,进而推动其与中国市场的对接合作是协会目前工作的主要方向。
“我们希望帮助更多的德国企业到太仓来发展,同时促进中德双方开展技术转移等更为深入的交流合作。”博喜文说。
■良好服务,吸引优质项目觅商机
“太仓能聚集这么多的德资企业,说明投资环境十分优越。”中国前驻德大使马灿荣说。对此,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李勇总结分析认为,太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即交通区位好、产业基础好、工业服务完善、形成了德国人生产生活的小气候,特别是太仓知识产权保护有力、“双元制”人才培训成效显著,消除了很多德国企业的顾虑。
与博喜文一同前来的,还有诸多德国企业家代表,他们也对太仓的投资环境表示肯定。一家固废处理公司的运营总监罗兰德穆勒表示:“太仓的人居环境美丽,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到位。”
穆勒此次访太,其实是为公司在华寻找战略伙伴开展考察活动。穆勒所在的企业掌握了世界领先的垃圾气化处理工艺,相对于粗放的垃圾焚烧处理方法,他们把垃圾进行自动化分类,对不能够进行回收利用的污染性资源,进行热解处理,转化成高燃值合成气体。
“中国提出强化环境保护,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我们可以帮助推动这一进程。”穆勒说。
不仅穆勒,其他随团来访的德国企业家也均带着投资意向或具体项目“有备而来”,他们中有专注基于大数据和创新产品的创新型物流企业,有有意跟国内研究机构及企业合作的生物研究所,也有寻求与中国幼教机构合作的咨询公司等。
他们普遍表示,太仓给他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深入考察后很有可能会落户太仓。
■全面深化,放大品牌效应
作为德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中小企业被视为德国经济的骄傲,加强与德中小企业的合作被广泛看好。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高层次、高质量推进对德合作,努力打造中德合作标杆典范城市。当前,如何顺应形势发展,持续放大对德合作的品牌效应,正是摆在太仓人面前的一道课题。
“我发现,太仓的德企主要来自北威州、黑森州、巴符州等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其实其他州也有很好的中小企业,太仓应该加强和德国其他区域的交流、合作。”博喜文说,这样有利于不同类型的德国中小企业到太仓来发展。他还建议我市强化深入与德国各领域交流,如与德国经济协会等组织建立合作机制,建议太仓与德国的城市建立友好交流城市关系,相关学校与德国同等级学校建立姊妹学校关系等。
马灿荣则强调,太仓应该瞄准新兴、高新产业开展对德合作,可以利用德企聚集的优势,学习德国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加强产业合作,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中拔得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