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是一款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的社交应用程序,安装了“陌陌”的用户可以向附近的其他用户发送文字、图片和语音信息,以及当前的地理位置信息,也可以参与群组聊天。“陌陌”最大的特色是能知晓其他用户的地理信息,以及附近用户发布的相关信息,方便距离较近的陌生用户之间取得交往。据统计,自2011年上线以来,“陌陌”用户数已突破1亿。
近期,全国各地涉及手机聊天交友软件“陌陌”的违法犯罪案件有所增加,人们要引起重视。经过归纳分析,警方发现涉及“陌陌”的违法犯罪当事人年龄段大多在18岁至30岁之间。经梳理案件主要有以下几类。
陌陌“摇一摇”摇了个色狼来
■
案件回放
6月17日,家住苏州的刘某因琐事与丈夫发生争执,这已是夫妻俩一周内的第三次争吵了。刘某决定离家出走,当天下午便乘坐开往南京的火车,准备投奔朋友。到南京后,刘某才发现由于久未联系,朋友已更换了联系方式。无奈之下,她只好暂住在南京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宾馆。
当晚,刘某因为无聊,就用“陌陌”的“摇一摇”功能,随便找了一个陌生人聊天,以此化解心中的苦闷。聊天过程中,刘某将自己的处境如实地告诉了对方。对方得知刘某要在南京找工作后,便热心介绍,并约她次日见面,俨然一个“知心大哥”模样。
6月18日中午,刘某与新认识的网友孙某见面,两人相谈甚欢,在玄武湖附近游玩了一个下午。晚上,孙某邀请刘某到他的一名女性朋友家暂住。刘某考虑到自己出来时带的钱剩下不多便同意与其一起到栖霞区八卦洲,寻找孙某所说的“朋友”。到八卦洲后,孙某以朋友家中长期无人居住、霉味较大为由,便在小宾馆为刘某开了一间房,并答应刘某次日为其安排工作。
当晚两人留宿在该宾馆。晚上12点左右,孙某使用暴力强行与刘某发生关系。
案件分析
随着社交软件的广泛应用,网络交友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然而,网络交友虽很方便,但充满了危险,尤其是近年来年轻人与网友约见时被侵害的案件时有发生。
不法分子借着网络交友作案屡屡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网络交友的特殊性。网络的虚拟性使得违法犯罪嫌疑人可以随意编造自己的个人信息,使人们在生活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失去作用,网络的隐匿性也会使人对交往的对象产生神秘感,从而给嫌疑人可乘之机。二是受害人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本案受害人刘某与丈夫发生争吵后,赌气离家出走,并将自己的隐私向陌生人和盘托出。相处短短半天后,刘某就选择信任嫌疑人,甚至在晚上与其共处一室,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民警支招
“陌陌”本姓“陌”,网上倾诉解乏还可以,在不了解对方时,特别是自己毫无安全防范措施时,最好不要见面。与陌生网友约见,最好叫上要好的亲友陪同前往,单身女性要避免单独在封闭或偏僻的空间内与陌生网友见面,见面地点最好选择广场、商场等人多的地点。
“失恋女求带走”来骗话费
■
案件回放
3月20日夜,年轻男子江某在“陌陌”上看到一个叫“云淡风轻”的女子留言称:“没良心的男友居然背叛我,和别的女人鬼混……我手机要停机了,今晚谁给我充话费,我就跟谁走……”
看了“陌陌”上“云淡风轻”头像年轻漂亮,江某心动了,便通过“陌陌”联系了对方,随后为其充了100元话费。江某原以为花100元便可抱得美人归,不料充完话费再拨打对方手机,发现还是停机。于是,江某又通过“陌陌”和“云淡风轻”联系。“云淡风轻”称手机欠400元话费,并向张某发送了欠费截图,要求江某通过转账借500元给她,并假称自己会还钱。江某信以为真,便转了500元钱给对方。直至对方失联,江某才发觉上当受骗。
案件分析
这类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可能是女性,也可能是伪装成女性的男性嫌疑人。嫌疑人在留言中假装是感情受到伤害、自暴自弃的女性寻求安慰,让心怀非分之想的男子中招。一旦受害人上了钩,交了少量话费,嫌疑人便会找更多理由进一步诈骗,直到受害人发现被骗为止。
防范建议
奉劝那些想乘虚而入占便宜的男子,千万别稀里糊涂中了骗子设下的圈套。
“求蹭饭”招来色狼
■
案件回放
6月18日中午,贵州籍年轻女子何某准备在温州火车南站乘车回老家。等车无聊之际,何某在手机上用“陌陌”发布留言:“无聊透顶,哪个离我近点出来请我吃饭……”
很快,一个叫“小俊”的男子与其联系,称愿请吃饭,双方互留了手机号码。约20分钟后,“小俊”和另一男子驾驶一辆面包车来车站接何某。两人带何某吃过饭后,以上山摘杨梅为由将何某带到山脚僻静处,对何某实施轮奸,后将何某送回车站。何某记下嫌疑人的外貌特征、车牌并报了警。
6月19日晚,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张某等两人。经审讯,张某交代在“陌陌”上看到何某发的信息,以为何某是“轻薄女子”,便叫了朋友张小某一起赴约。两人带何某吃过饭后,便以摘杨梅为由将何某带至山脚僻静处,不顾何某反抗,对其实施了强行轮奸。
案件分析
本案受害人何某在“陌陌”上发布信息 “求蹭饭”,容易给人造成误解。犯罪嫌疑人正是出于“占便宜”的动机,才赴约请何某吃饭。3人吃完饭后,张某原本以为会自然进入下一流程,不料何某并无此意。此时,张某两人岂肯善罢甘休,合力将何某轮奸,何某最终吞下苦果。
防范建议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无功不受禄,单身女性须自重。不要随便向陌生人“求蹭饭、求聊天、求交友”,容易让人轻视,还可能遭人误解。
假扮失足女,以此敛财
■
案件回放
4月14日,在温州出差的年轻男子王某通过“陌陌”找到一条上门提供色情服务的信息。该信息包括一张身材火辣、衣着暴露的女性图片,还有一些极具挑逗性的文字。
王某与对方取得联系,双方互加了好友。王某根据对方的要求,用支付宝付了300元嫖资,不过“美女”并未赴约,而是要求王某再支付一笔“安全保证金”。
王某支付了3笔共3000元“安全保证金”后,直到对方失联,才发现自己被骗。
案件分析
这类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在“陌陌”上发布提供色情服务的信息,若有人与其联系,便算是落入圈套了。嫌疑人先是要求交服务费,收了服务费后会继续找理由让受害人交钱,但不露面。犯罪嫌疑人如此设计就是认准了受害人即使吃亏也不敢轻易声张的心理。
约会是假,盗窃是真
■
案件回放
5月15日,年轻男子马某通过“陌陌”与一女子相识后,约对方去某宾馆见面。双方到了宾馆房间内,马某欲与女子发生关系时,女子要求马某先去洗澡。待马某洗完澡从卫生间出来,发现女子已离开,自己放在床上的高档手机及2000元现金被盗。
6月21日凌晨,年轻女子黄某和在“陌陌”上认识的男子相约在某宾馆见面。两人发生关系后,男子让黄某下楼买夜宵。待黄某拿着夜宵回来时,发现男子已不辞而别,黄某留在房间内的两部高档手机“消失”。当晚,犯罪嫌疑人郑某被警方抓获。
案件分析
这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多采取顺手牵羊式盗窃受害人手机及钱包。受害人中的女性觉得自己出来会网友原本就是难以启齿之事,即便被偷也不敢报警,只能吃哑巴亏。
代办信用卡?骗人的!
■
案件回放
5月10日,温州男子贾某在“陌陌”上看到一个叫“你我之间”的网友留言称,可以帮人办理5万元额度的信用卡。贾某便加对方为好友,咨询如何办理。
贾某按对方的要求,转账600元钱后,对方又称办卡还有困难,要求追加“包装费”。贾某先后转账3000元,最终发现被骗。
案件分析
这类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通过在“陌陌”上发布虚假信息,以办理信用卡或帮人提高信用卡额度为幌子,骗取受害人信任。通常是先骗取少量“包装费”或“手续费”,待受害人中招后,继续编造其他借口,要受害人交更多钱,直到受害人发觉上当受骗。
防范建议
银行办理信用卡或提高信用卡额度有严格规定,不可能通过“陌陌”等非常规渠道办理。尤其是办理信用卡,需办理人在相关文书上亲笔签名并反复确认,他人轻易代办之事绝不可能。至此,有此想法的人请不要轻易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