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孝忠)在不久前举行的苏州国际新能源汽车与电动车展览会上,太仓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第四代产品转化率高达18.1%,引起业内人士关注。总经理魏海宁说,凭借这些高转换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的新产品,公司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7.48亿元,同比增长35%。
拥有总装机容量457万千瓦火电发电能力的港区能源基地,激情上演“升级版”。港区先进制造业中的新能源产业呈现出太阳能、海上风能、生物能源齐头并进态势。去年,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产值增长近20%,首次突破100亿元,超过了传统电力能源产业。
光伏产业集聚了保利协鑫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协鑫光伏科技、奥特斯维能源、太仓海润光伏等项目,形成了从研发、切片、电池片、电池组制造到集成应用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加快推进实施光伏电站工程。随着国家装机规划、上网电价和补贴资金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光伏企业不断开发新工艺、新产品、新辅料和新市场,去年实现销售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34%。
海上风能以迪皮埃复材构件(太仓)有限公司、天顺海上风电塔架为主体,迪皮埃专业生产风力发电机叶片,与GE通用电气能源加强合作,向上游的模具开发延伸,向下游的风场叶片维护保养延伸,建设复合材料研发中心,联手东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发新品,改进半透膜用量和灌注消耗品用量等工艺,提高了新品生产质量和效率。
苏州迪森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流水线吃进去是松软的木屑,吐出来的是锅炉用颗粒生物燃料。这种燃料与未处理过的木屑相比,热效率可提高4倍;与燃煤相比,没有二氧化硫排放;与燃油燃气相比,可节约能源30%。
港区电力能源基地按照“烟囱不冒烟,车间不漏气,绿树成荫,草坪碧绿”的目标,电力企业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全部实现污水达标排放,深化烟气脱硫脱硝,成为江苏省第一个全面完成脱硫脱硝任务的电力基地,节能减排全国领先。先进理念和先进装备带来的是高产出。去年,港区三大电厂实现销售收入89.6亿元,上交税收11.0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