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郁 鹰 张 立
陆渡新工厂中,焊花闪烁,叉车来来往往,长达300米的新车间中,一条新的生产线正在加紧安装;城厢老厂区内,两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行车把块块铜板装进熔炉,轧机、盘整机全都在高速运行,一盘盘铜管接连下线……作为我市一家老工业企业,仓环铜业迸发出了比以往更强的活力。
■新生产线引进顶级设备
公司副总经理唐凯告诉记者,新厂的建设是仓环今年最大的喜事,目前进展很顺利,新厂有两个特点,一是车间跨度大,长达300米,和老厂相比,生产线布局更加合理;二是新生产线设备更先进,尤其是关键设备,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平。褪火炉是整条生产线中最关键的设备,不管对产品的机械性能还是外表的光亮度,都能产生直接的影响,新生产线上引进的是德国的容克炉,每台投资达500多万元。这条新生产线明年就能投产,此后两条老生产线也将陆续搬迁,搬迁中将对部分设备进行更新,搬迁全部完成后,公司的年产能从目前的5万多吨,提升到8至9万吨。
■技改把产能发挥到极致
仓环铜业主要生产各种制冷行业用铜管,属于传统的金属冶炼加工企业,市场竞争激烈,公司一直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作为发展的根本。
仓环铜业的两条旧生产线,每条设计产能为年产2万吨,但目前的产量早已超过了设计产能。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在两方面的持续投入和创新,一是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实现“硬件”提升,前几年,公司着重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轧机能力,改单拉为双拉,使两条生产线产量都实现翻番。二是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和创新,实现“软件”提升,如铸工段是生产线上的第一道工序,其效率决定了整条线的效率,技术和管理人员发现铜管坯下线耗时过多,是制约工段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公司决定成立攻关小组,对这一工艺进行改进,经过反复推敲、试验,他们完成了对熔炉和轨制设备的技术改造,现在仓环的铜管坯全部是整根“牵”出来的,既不用锯断,也不用把断坯砸回炉中,仅这项技术革新,就把3根铜管坯的下线时间从原来的3.5小时,缩短到了1小时。
■高品质来源于持续创新
和生产线的高效率相比,高品质更让仓环人自豪。“现在公司铜管的成材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而行业平均水平只有80%左右。”仓环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产品质量高有市场优势,能赢得客户青睐,目前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格力、美的、三星、富士通等,有些公司出口产品指定用仓环铜管,目前行业竞争激烈,每加工一吨铜管赚的钱,各公司都差不多,但仓环的成材率达90%以上,生产一千吨,能赚到900多吨的加工费,从而让公司的利润有了保障。
仓环的高成材率,同样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2011年初,公司铜管的成材率约为86%,这在业内已经比较领先,但公司并不满足,成立了QC小组进行攻关,降低气孔断管这一影响成材率的的主要因素,攻关小组结合生产实际,寻找原因,一一加以解决,终于使气孔断管现象大为减少,成材率有了明显提升,此后公司又攻克了“提高铸坯晶粒均匀性”、“减少精整工序不合格比”等课题,公司的成材率逐步提高到目前的水平。
唐凯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制冷用铜管年产量约140万吨,仓环公司的产量是5万多吨,约占4%左右,等到新工厂建成后,这一比例能提高到6%左右,再加上有优势的成材率,公司竞争能力将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