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蔡瑜盛 记者 徐盛兵 文/图
■初中时创作了几个中篇,获得不错的人气;加入《最小说》失败,自己创办《靥莺》;模仿《最小说》不成,改走自己的路;2010年遭遇“反戈”,开始注重企业管理;向知名人士借人气,为《靥莺》赢得掌声……王艺峰,这个土生土长的太仓小伙子,过得很精彩。
文艺电子杂志《靥莺》在青年学子圈中颇有名气,每期都有破15万的下载量和25万的在线阅读量。而带领“靥莺”80名工作人员的主编王艺峰,是个土生土长的90后太仓人。近日,记者走近刚刚大学毕业的王艺峰,了解“靥莺”台前幕后的故事。
“雏莺”初啼
中学起文学不再只是梦
生于1991年的王艺峰初中起开始小说创作。“我写过几个中篇投给了小说阅读网。它们都获得了不错的人气。”他幽默地表示,自己那时有些自我膨胀了,几度尝试长篇小说的创作。
王艺峰的初中时代也是青年作家郭敬明开始走红的时代。他很想加入偶像郭敬明的《最小说》团队,并在网络上辗转找到了郭敬明助理的座机号。但囿于年龄,“大作”终究是稚拙的,王艺峰被《最小说》团队拒绝了。
“《最小说》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功,我为何不能创办一份属于自己的杂志?”王艺峰立即将想法付诸实践。2009年,成立之初的《靥莺》只有十几个人,纯粹模仿《最小说》的风格,甚至连插图的选取都出奇地一致。一年后,王艺峰的忘年交,上海某传媒公司总监告诉他,照搬《最小说》的模式是行不通的,它有后续资金支持,而《靥莺》要想获得成功只有另辟蹊径。同年2月,王艺峰开始与电子杂志《90·锐》主编“谈判”。“我曾想过放弃,但现在想想,幸好当初坚持了下来。”高考结束那天,《90·锐》无条件并入《靥莺》。
初初长成
《靥莺》经历人事风波
2010年暑期,“靥莺”有三名骨干反感王艺峰“指使”他们,在反对无效后开始了消极怠工,甚至联名发邮件给其余工作人员,煽动“将主编赶出‘靥莺’”的想法。“我为这事不安了很久,他们曾与我私交甚好,开除他们于心不忍,更何况,他们确实为‘靥莺’付出过不少,都曾是我的得力助手。”王艺峰思虑了一天,最终还是请他们离开了。
王艺峰告诉记者,这次风波是“靥莺”人事管理不当造成的。此后,王艺峰恶补企业管理技能。步入大学的他,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微软、苹果等一些成功企业的管理秘籍,并试着在“靥莺”推行。现在,主编王艺峰之下设有副主编、总监制、部门总监、副总监4个管理职位,以及文编、美编、记者、专员、助理等基层职位。助理作为基层人员助手的同时,负起了监督的职责,极大降低了人事风波发生的风险。
羽翼渐丰
专访网络红人赚人气
万事开头难。《靥莺》开办之初,人气一度低迷。“我从网络红人现象中获得了启示。《靥莺》可以向红人借人气。”王艺峰提出了采访网络红人的想法,并很快付诸行动。他开始关注文艺产业平台美空网,试着与知名模特金美辛取得联系。“她的拍摄档期很满,我不得不一等再等。”王艺峰说。
采访当晚12点,金美辛结束一天拍摄工作,王艺峰准时等在事前约定的地点,带着和同事们研讨了很久的采访提纲。但由于金美辛拍摄过于疲惫,她短信通知王艺峰不能赴约了,若要采访只能赶去她团队所在地。王艺峰立即前往,见到金美辛时已是凌晨1点。“庆幸的是采访十分愉快,得到了不少宝贵材料。”金美辛的专访在《靥莺》刊出后大获成功,当月的杂志下载量与上月相比高出了近万次。
王艺峰“顺藤摸瓜”,先后采访到了模特向云龙、张馨予等人,自此,《靥莺》的知名度大大提升,稿源也因此飙升。
目前,《靥莺》已与十余个小有名气的文学爱好者签订供稿协议,并获得网游神仙道的广告赞助。